河洛大鼓,起源于清末民初,是在洛阳琴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06年5月20日,河洛大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继承这一表演艺术的艺人却越来越少,为了传承、保护这一独有的民间文化瑰宝,洛阳高新区三山学校把“河洛大鼓”作为一门新艺术课程请到了学校的课堂上来。 三山学校是洛阳市城郊结合部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小学,现学校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比例为90%以上。父母大多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资源远远落后于市区学校,长此以往可能使务工子女这一特殊群体形成了自卑、封闭、逆反等不良心理。三山学校领导审时度势,适时引入“河洛大鼓”这一地方传统项目,唱响在三山小学的校园,如同一把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点燃了孩子们心中艺术的梦想。参加学习的学生多达五十余人,孩子们刻苦训练,多次展示自己的训练成果,得到各界好评。五二班陈诗慧同学这样写道:“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变得急切地想上课,希望不要下课,它打法多样、新颖,比如单响板、阴阳板等,这都是我以前从没见过的。”六二班的任一帆、邢旭晴同学自从参加了河洛大鼓变得更加开朗、自信了,她们还告诉老师:“河洛大鼓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让我们的生活不再枯燥乏味,充满了欢乐”。
半年多以来,孩子们学会了演奏《雷锋在列车上》《七律长征》及自编曲目《新教育进三山》等。只见孩子们左手钢板、右手书鼓,在委婉悠扬的坠胡、清脆悦耳的钢板、珠落玉盘的琴弦伴奏下,叙说着一个又一个感人或励志的故事。 河洛大鼓传唱中塑造的人物、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都在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着孩子们的思想和成长,孩子们在传唱中了解、认识这一传统艺术,更重要的是河洛大鼓开启了这些务工子女心中的梦想,为他们打开一扇艺术的大门。 (洛阳高新区三山小学 谢菲菲 供稿) |